2008年9月30日 星期二

後發優勢

今天在媒體上聽到‘後發優勢’一詞,我覺得甚有意思,今天便討論一下。

不要說太久,就算是廿年前,在國內擁有一部私人家居電話就已非常不簡單了。當時,要申請和安裝一個家居電話,可能要花上幾千元,更不要說需要關係,和苦苦的等候。

這種情況,其實不限於國內。事實上,自兩百年前電報的發明後,歐美便一直花大量資源建造其電訊網絡。新中國立國時間短,又百廢待興,更加不要說一場又一場的政治鬥爭。無法建立一個普及的電訊網,並不難理解。

突破點就在手提電話的出現。手提電話在八十代初露頭角,這時其價錢就萬分高昂。但和所有高新科技產品一樣,價錢就隨著時間以幾何級數下降。

相對於有線網絡,無線網絡的建設就簡單得多,成本也便宜得多了。上世紀九十年代,國內便採取跳過有線網絡,集中資源建設手機網絡。特別是農村和偏遠地區,都是近幾年才有接近全面的供電,若要全面的有線網絡覆蓋,都不知是多少年後的事了。

在香港,三四十年前就已有一個接近完備的有線電訊網絡。我小時候雖然家貧,但電話仍視作必需品。但反過來,九十年代香港手機的普及就遠不及國內快。但當時的‘香港電話’總算有點遠見,她們知道有線語音網絡必會被手機所取代,於是便把她們的重要資產,這些蔵在地下的銅線網絡,全部換成光纖。這工程實可用‘浩大’來形容。

今天,在香港,有線網絡主要是用在商業電話系統,手機商的相互連接和最重要的數據通訊(簡單理解便是上網)上。家居電話就日漸式微。我自己的家居電話亦己取消了多年。

約六七年前,我到美國佛羅里達州工幹,這是個先進的旅遊區,美國迪士尼樂園就在這裏。當時香港的寛頻經已普及,但我驚覺他們還是以撥號上網為主!後來和當地人談起,他們說,老東西是不能一夜間全部抛掉的。

香港今天仍以有線上網為主,但第三代的手機網絡(3G),經已實現了以手機網絡上網的可能。事實上,我經已使用這科技有一年多了。當然,現時的價格還是很高,服務水平也低。

但若有一個新興國家,現在甚麼都沒有,她便存在著跳過一切有線網絡,直接使用無線網絡的可能。

幾年前業界經已出了一個新的無線數據通訊標準WiMax。這可視為現在流行的家居無線上網標準Wi-Fi的加強版,它可以有效解決所謂‘最後一里’(註)和相對長途通訊(最遠50km)的問題。2004年,南亞發生大海嘯,有些地方如印尼,所有通訊基建都完全被破壞。WiMax便成了當時的臨時通訊網絡。

其實,建構WiMax 的成本就遠低於一機一線。但美國作為電訊科技的龍頭,在WiMax的應用上便極有保留。這並不是技術的問題,而是政治和經濟或再說明白一點,是‘既得利益’的問題!電訊商投資了這麼大的資金在有線網絡上,這些錢又怎麼辦呢?

註:‘最後一里’是電訊商指由街上的網絡,到最終用戶的最後一段的連接。不要看少這‘最後一里’,很多問題便出於此!例如,接駁有線電話,電訊公司的技術員便要親臨府上,作最後的連接。但你可以想想,手機網絡,祗要買了Sim card,便可立刻開通。若再思考下去,你必會發覺,這‘最後一里’實存在著一大堆的問題。

沒有留言:

網誌存檔